近年来,蛟河市林业局面对木材产量逐年减少的发展状况。局党委不断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积极“转观念,调结构、促升级”,牢固树立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特别是国有天然林停采后,积极在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上创新,采取转观念强管理保护青山,抓改革促转型推动发展。今天很高兴邀请到蛟河市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宋立新同志接受采访。
主持人:您好,宋局长。
宋立新:主持人好,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共同畅谈国有天然林停采后,如何更好地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好绿水青山的话题。我仅就蛟河市林业局的具体做法和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共同学习、共同交流。
2016年,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全力保护蛟河的碧水青山。蛟河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构建吉林省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重要贡献。实现吉林省清收还林绝对值面积全省排位第三名的好成绩。
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动资源林政管理。坚持改革创新,深入推行资源林政管理依法行政。按照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深入推行资源林政管理依法行政。具体做到:
一是加强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清理整顿。二是强化林地管理。按照“统分结合、总量控制、突出重点、有效监管”的原则,依法依规保护林地,坚持不以牺牲林地、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三是组建公益林专业管护队伍。相继制定了《蛟河市公益林管理奖惩制度》、《巡山登记制度》、《重点公益林管护质量检查考核办法》等制度,整顿规范管护工作行为,不断加强督察检查力度,共抽检122个林班,涉及122名管护人员,并将检查考核结果全局通报,对优秀和亮点单位进行表扬,对不合格单位通报批评和经济处罚并要求马上整改,情节严重的解除管护合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四是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组织人员重新对各经营区森林资源变化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完成了森林资源档案变更统计及森林资源消耗情况的统计上报工作。组织实施了“林政大检查”行动,组织稽察大队全体人员对所辖区域进行分片包保,重点对破坏森林资源和在清收还林工作中出现的涉林违法案件进行重点打击,截止到2016年12月30日,共查处林业行政案件 842起,收缴罚没款 227 万元,对涉林违法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
主持人:咱们局是如何借助国有林场改革,探索国有林场产业转型的,如何更好地加快林业发展的?
宋立新:2017年,我们主要在经营思想和发展战略上创新,全面开创林区生态建设的新局面。我们党委组织班子将认真学习研讨国有林场改革方针政策,带领大家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寻找出路,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理顺未来的发展思路。
2017年,借助国有林场改革,探索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业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整合贫困林场扶持资金和产业扶持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形式,鼓励林场职工探索发展效益好、风险低的林下经济项目,形成带户示范效应,努力利用多渠道安置林场富余职工。继续做好中药材产业的调查、研究和种植技术上的培训指导等项工作。将对有种植意向的职工给予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传授松杉灵芝、返魂草、林下参、猪苓、芍药、穿地龙、柴胡等现代中草药的种植和经营技术。还将选择域外林场建立密切合作,建立中草药种植基地,形成强强联手、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 我们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搭建党员干部创办中药材基地、领办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创业平台,吸纳贫困职工进入合作社,构建党员干部与困难职工结对帮扶为主要模式的联合体,切实架起引领职工转岗再就业桥梁,连起困难职工共同致富的纽带。努力实现林业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效益化发展振兴之路。
同时,发展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林业资源多样性优势,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旅游经济、特色经济、循环经济,构建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局林业经济总量达到10亿元,突出抓好现代森林培育业、经济林产业、野生动植物驯育培育工程、木材精深加工产业、林特产品加工业、森林生态旅游业六个重点产业。
从2017年开始,利用4年时间,在全市实施5500公顷红松果林、1000公顷林下参、200公顷榛子果林、40公顷森林中药材、100公顷绿色菌菜、300公顷绿化苗木、133公顷柞蚕养殖、33公顷经济林(蓝莓)、2个百佳森林旅游小镇等九大林业产业工程建设,到“十三五”期末,初步形成产业聚集、集中连片、区域特色鲜明的九大优势产业。全市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品进一步丰富,林业职工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主持人:非常感谢宋局长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祝愿蛟河市林业局在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践行党的宗旨,积极建设生态民生林业,不断加快林业经济的发展。在全体班子的带领下实现绿色发展奋斗目标,改革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
宋立新:谢谢主持人。